人民币汇率在未来一段时期完全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并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继续发挥其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同时,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也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向前。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金融监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2024 年,我国金融领域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也为 2025 年的金融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融监管是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2025年金融监管工作怎么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2日召开的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等六大监管重点任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的决定,自 2025 年 1 月 13 日起,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 1.5 上调至 1.75。这一调整并非偶然,在 2020 年 3 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该参数曾从 1 上调至 1.25;2022 年 10 月,为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参数从 1 上调至 1.25;2023 年 7 月,参数从 1.25 上调至 1.5。
2025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了来京出席第四次中英金融服务峰会的英国汇丰集团主席杜嘉祺、渣打集团主席韦浩思、伦敦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大卫·施维默。各方就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中英金融合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1 月 10 日,一则重磅消息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传出,我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发现特大型铀矿,这一突破性发现瞬间吸引了各界目光,其深远影响将重塑我国能源格局。
在 1 月 10 日国新办举办的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 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2025 年的 2 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这一举措是财政部近年来实施的力度最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中的重要部分,该方案合计安排 12 万亿元政策资金。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时期,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北京召开的专题座谈会备受瞩目。此次座谈会不仅汇聚了专家学者、媒体负责人、上市公司以及内外资机构代表等各方力量,更是为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积极作用愈发凸显。2025 年,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 “力度、效率、时机” 三个关键方面,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2025 年 1 月 9 日,中国人民银行一则在香港发行 600 亿元离岸人民币央行票据的公告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此次发行规模创下历史最大单次发行规模,远超以往 100 亿元至 200 亿元的常规水平,这一数据的巨大突破,无疑是央行向市场发出的最强烈的稳汇率信号。
未来,养老金融支持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的发力方向清晰可见。在政策层面,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政策是关键。针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特点,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延长贷款期限,提高贷款额度,能够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与运营的资金需求。